4.著色_從遠景至近景(2)
[1]幫河岸著色
■大略描繪
換成60~70%的「圓筆刷」,幫河川兩岸的石頭和草叢上色。
由於石頭和草是很難抓出明確形狀的景物,平衡感會比較難掌握。
因為是受光部分的近景,所以我想描繪到一定的程度;但如果畫太細反而變得比橋還要顯眼的話會很讓人困擾,因此我追求的不是個別的形狀,而是不規則地繪製有特色的石子和草,讓氛圍看起來像是那麼一回事。
因為河川的附近畫了比較多的石頭,所以先大略在全部的石頭上加入陰影色,草叢的部分也意識著受光程度,在整體上進行修改。
為了不要讓雜草過於單調乏味,所以明確地畫上了幾種不同的草。
至於石頭大小盡量多樣化,擺放方式也避免變得平板。
之後還會進行修飾,所以這個階段只在整體上視情況稍作修改。
■細節的修飾
將河岸整體大致描繪後,接著要修飾細節。
因為石頭和草叢的分界較單調,所以在草叢中補畫了一點石頭,讓它看起來自然些。
再來把光影交界處的雜草的葉子一片一片清楚細畫,如此一來就能透過少量的描繪提高乍看之下的完成度。
不光繪製分界處的雜草,而是將分界處的雜草畫的比其他草細膩,這一點是訣竅。
畫好一部分的細節後,在一部分的葉子和石頭上加入亮部,確認整體的感覺。
[2]修飾的描繪
■前方的草的修飾
前方的草也要進行修飾。雖然是這樣說,但由於它不是主角,因此只要大概畫一下即可。
因為沒有直接受到太陽光的照射,明亮部分的光源就是來自天空散發的光,所以在明亮部分加入藍白色。
河岸的草叢也同樣地畫上不規則的圓葉子和細長葉子,使草不會變得單調枯燥。
不光靠想像,而是經過調查、參考照片繪製出來的圖比較有說服力。
■水面的修飾
河岸大致上畫好了,所以接下來要修飾水面。
話雖如此,但基本上都已經畫得差不多了,所以只是稍微補上水波,並在有高度落差之處追加白色的水花而已。
水面如果畫太多的話會失去水的透明度,這邊的訣竅是活用底色來塗色。
在習慣以前可以在別的圖層上加筆,若畫得太多的話,可以消去一部分進行調整也不錯。
[3]幫橋著色
接著幫留到最後的橋進行著色。首先來修飾底色。
首先以不透明度30%的「圓筆刷」塗上棕或白色,在堆疊的石子上增加色彩的豐富度。
若著色的石頭顏色看起來與周遭格格不入的話,吸取著色時混好的顏色,返回上一步再進行塗色即可使顏色更加融入。
※關於調和顏色的方法在第2回[4]底色的後續有介紹。
完成底色後就來塗抹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縫隙。吸取橋的陰影色,以不透明度50%左右的「圓筆刷」像是描著底稿般進行著色。
為了不讓它變單調,我在畫的時候會意識稍微凸出來的石頭和較大的縫隙。
細節之處則會確認照片資料。
我最初畫上的濃淡會稍微淺一點,大致上畫好後再觀察整體來加上更深的陰影。
因為我特別喜歡塗砌石和磚塊,所以會特別仔細繪製石頭和石頭之間的縫隙。若覺得麻煩的人直接利用素材貼上材質也無妨。塗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畫好縫隙後加入亮部。
為了呈現出石頭凹凸不平的感覺,僅在一部分的石頭加入亮部。
我會不時確認整體來決定要在何處加入亮部。
橋的著色就完成了。
下一次將進入「修飾」的步驟。
留言